njyeaa222ok 发表于 2024-2-19 22:43:45

空中漂浮来的疾病

如果说植物类的过敏性物质可以选择回避,空气里飘来的有害成分就有些防不胜防了。空气无色、无味、无形,但要算是与人最亲密的伙伴了,人生存所需要的水、食物、空气三者中,人体最难以耐受的是空气缺乏,因缺氧而造成的脑细胞死亡是不可逆的,终结生命的委婉说法是——停止呼吸。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最早认识到空气中具有支持生命作用的成分——氧。拉瓦锡最初是律师,完全因为个人爱好而转向化学试验研究,也许是早期的法律学习锻炼了他严谨的逻辑思维,他善于分析和推理,坚持以实验数据为判断依据。在他之前,有人认为物质里面含有一种燃素,燃烧以后,燃素被烧掉了,所以灰烬比原来物质的体积和重量都减小。从日常生活现象看,一般人不会怀疑这个推理,但化学家拉瓦锡不这么看,因为金属燃烧以后质量是增加的。燃烧的过程都在眼前,除了空气,没有其他东西加入燃烧过程,多出来的会是什么物质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拉瓦锡设计了定量燃烧试验。他把一些汞放在含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经过一定时间加热,一部分汞变成了红色粉末,但这个转变到一定时间就停止了,这时候密闭容器里的空气减少了大约五分之一。拉瓦锡把剩下的五分之四空气叫做氮,意思是不支持生命的,当然也不支持燃烧。拉瓦锡没有深究剩下的五分之四空气是否还有其他成分,他想知道减少的那部分空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是什么。他把红色粉末放在另外一个小容器里加热,得到的是汞和氧。把这些氧送回原来那容器,里面的空气恢复到燃烧之前的体积和性质。拉瓦锡所发现的氧的作用,后来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如新生儿产程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危重病人昏迷,都需要及时输氧。因此,有人把吸氧当成一种保健方法,望子成龙的家长高考前为孩子输氧的不在少数。其实,没有血氧浓度检测盲目输氧并不是保健的方法,身体并不缺氧的时候增加供氧,必然使体内游离氧增多,容易造成生理功能紊乱。如果高浓度和高压给氧,还容易发生中毒反应。中毒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和肺部病变。拉瓦锡试验所测得的氧气比例,正是适合生物需要的配比。

茫茫宇宙,空气里的氧和氮基本维持恒定的比例,另外有数量很小的其他成分是可变的,如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空气的成分比例,不知道是大自然多少因素神奇合力的杰作。如果没有空气来做传导,我们说话都会发不出声音。既然空气具有流动性,宇宙又无边无际,我们周围的氧气怎么会钟情于地球生物而没有像嫦娥奔月一样移情别的星体呢?这可是大地母亲的功劳,地心引力使大气层维持在一定的地球高度,给人类一个舒畅的呼吸空间。如果没有空气的阻隔作用,夏天的太阳也许会让地球成为火球,冬天的冰雪会把地球冻成毫无生气的标本。由于空气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还有一些可变成分。比如在人多拥挤的地方,空气就会变得浑浊,因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改变了空气的成分。如果久旱不雨,空气就会积聚浮尘使人咳嗽难受,细微的粉尘还会在阳光作用下形成对空气的光化学污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使空气里有害物质明显增加,如汽车尾气、锅炉烟尘、煤炭燃烧后的酸性物质等,这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发生在2009年的“开胸验肺”事件,当事人就是因为长期处于有害空气的环境中,导致肺部职业病。可见空气质量对身体的影响决不可等闲视之。曾经有一位全国知名的健美教练,长期在装修精美的健身房做教练,遗憾的是,她本人年届40岁却因白血病而早逝。如果她能对空气质量给予多一些考虑,增加户外的活动时间,也许可以改变这个令人伤痛的事实。哪怕这个愿望只是假设,也是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假设。

天地之间,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园,呼吸于天开地阔,才能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空中漂浮来的疾病